编程发送以太网帧

为学习以太网编程技巧,本节带领大家编码实现 sendether 命令。sendether 是一个自制命令,用于发送以太网帧。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,一步步朝着目标努力。

用法回顾

开始之前,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sendether 的用法:

选项 含义
-i –iface 用于发送以太网帧的网卡名
-t –to 目的MAC地址
-T –type 以太类型
-d –data 待发送数据

下面是该命令的一个使用示例:

1
send_ether -i enp0s8 -t 0a:00:27:00:00:00 -T 0x1024 -d "Hello, world!"

使用 enp0s8 网卡,向 0a:00:27:00:00:00 发送一个类型为 0x1024 的以太网帧。

总体设计

动手编码之前,我们先梳理一下程序的设计思路。为达到发送以太网帧的目标,程序需要做两方面准备:

  1. 封装以太网帧;
  2. 准备用于网络通信的套接字;

封装以太网帧,需要 源地址目的地址帧类型 以及 数据 四部分信息。除源地址外,其他信息都可以直接从命令行参数中取得。那么,源地址该如何决定呢?

由于命令行参数指定了用于发送以太网帧的网卡,这意味着待发送以太网帧的源地址就是发送网卡的 MAC 地址。因此,我们只需先通过套接字编程获取指定网卡的 MAC 地址即可,详见 MAC 地址一节。

网络编程离不开套接字,发送以太网帧也不例外。那么,发送以太网帧需要什么样的套接字呢?

  1. 套接字必须是原始套接字,domainPF_PACKETtypeSOCK_RAW
  2. 套接字必须与发送网卡进行绑定;

通过 bind 系统调用,我们可以将套接字与指定网卡进行绑定。套接字完成绑定后,即可调用指定网卡进行发送。不过 bind 系统调用以网卡序号识别网卡,因此我们需要先根据网卡名找到它的序号。好在这也没啥难度,方法与获取网卡地址差不多。

综上所述,sendether 命令的执行逻辑可以简单归纳如下:

  1. 解析命令行参数,得到 发送网卡名目的地址帧类型 以及 待发送数据
  2. 创建 原始套接字
  3. 获取发送网卡的 MAC 地址,作为以太网帧的 源地址
  4. 获取发送网卡的 序号 ,为套接字绑定网卡做准备;
  5. 根据网卡序号,将套接字与指定发送网卡进行绑定,为发送做准备;
  6. 封装以太网帧;
  7. 使用套接字将以太网帧发送出去;

原始套接字

发送以太网帧需要使用原始套接字,执行 socket 系统调用即可创建,代码片段如下:

1
2
3
4
5
    int s = socket(PF_PACKET, SOCK_RAW | SOCK_CLOEXEC, 0);
    if (-1 == s) {
        perror("Fail to create socket: ");
        return -1;
    }

套接字绑定网卡

原始套接字需要与网卡绑定后,才能调用网卡发送以太网帧。为完成绑定,我们需要根据名字,获取网卡的序号。这个逻辑可以通过一个函数来实现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int fetch_iface_index(int s, const char *iface) {
    // fill iface name to struct ifreq
    struct ifreq ifr;
    strncpy(ifr.ifr_name, iface, 15);

    // call ioctl system call to fetch iface index
    if (ioctl(s, SIOCGIFINDEX, &ifr) == -1 ) {
        return -1;
    }

    return ifr.ifr_ifindex;
}

fetch_iface_index 函数需要传入两个参数:

  • s ,可用的套接字,类型不限;
  • iface ,待查询网卡名;

它调用 ioctl 系统调用获取网卡序号并将其返回,方法与获取网卡地址大同小异,不再赘述。

取得网卡序号后,可以执行 bind 系统调用,将套接字与网卡进行绑定。由于 bind 有一个复杂的 sockaddr_ll 参数需要填充,同样用一个函数来封装这部分处理逻辑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int bind_iface(int s, const char *iface) {
    // fetch iface index
    int if_index = fetch_iface_index(s, iface);
    if (if_index == -1) {
        return -1;
    }

    // fill iface index to struct sockaddr_ll for binding
    struct sockaddr_ll sll;
    bzero(&sll, sizeof(sll));
    sll.sll_family = AF_PACKET;
    sll.sll_ifindex = if_index;
    sll.sll_pkttype = PACKET_HOST;

    // call bind system call to bind socket with iface
    if(bind(s, (struct sockaddr *)&sll, sizeof(sll)) == -1) {
        return -1;
    }

    return 0;
}

bind_iface 函数需要传入两个参数:

  • s ,待绑定套接字;
  • iface ,待绑定网卡名;

它先调用上个函数获取网卡的序号,然后将序号填写到 sockaddr_ll 结构体中,最后执行 bind 系统调用完成绑定。

以太网帧封装

接下来,我们需要着手封装以太网帧了,还记得以太网帧的模样吗?

以太网帧分为 头部数据校验和 三部分,校验和无须关心,由 Linux 内核负责计算即可。头部共 14 字节,分为 目的地址源地址 以及 以太类型 三个字段。数据部分大小可变,最多不超过 1500 字节。

我们用 定义头部长度和最大数据长度,以备后用:

1
2
#define ETHERNET_HEADER_SIZE 14
#define MAX_ETHERNET_DATA_SIZE 1500

以太网帧则定义成一个结构体,字段依次是目的地址 、源地址、以太类型和数据 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struct __attribute__((__packed__)) ethernet_frame {
    // destination MAC address, 6 bytes
    unsigned char dst_addr[6];

    // source MAC address, 6 bytes
    unsigned char src_addr[6];

    // type, in network byte order
    unsigned short type;

    // data
    unsigned char data[MAX_ETHERNET_DATA_SIZE];
};

注意到,我们为数据预留了最大的内存空间。这样一来,无论发多少数据,这个结构体都能胜任。此外,请留意结构体定义中的 __attribute__((__packed__)) ,它告诉编译器:字段内存无须对齐,避免造成空洞。

至此,我们可以编写一个简单的函数,来完成以太网帧的封装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int pack_ether_frame(const unsigned char *fr, const unsigned char *to, short type,
        const char *data, int data_length, struct ethernet_frame *frame) {
    // fill destination MAC address
    memcpy(frame->dst_addr, to, 6);

    // fill source MAC address
    memcpy(frame->src_addr, fr, 6);

    // fill type
    frame->type = htons(type);

    // truncate if data is to long
    if (data_length > MAX_ETHERNET_DATA_SIZE) {
        data_length = MAX_ETHERNET_DATA_SIZE;
    }

    // fill data
    memcpy(frame->data, data, data_length);

    return ETHERNET_HEADER_SIZE + data_length;
}

pack_ether_frame 函数需要传入 6 个参数:

  • fr ,源 MAC 地址;
  • to ,目的 MAC 地址;
  • type ,以太类型;
  • data ,待发送数据;
  • data_length ,待发送数据长度;
  • frame ,带填充以太网帧;

函数处理逻辑很简单:首先,拷贝目的地址和源地址;然后,设置以太类型字段,htons 用于转换字节序(从主机序转成网络序);接着,拷贝数据,数据太长将被截短;最后,将以太网帧的长度返回。

发送以太网帧

完成这一系列前期准备后,我们只需在套接字上执行 sendto 系统调用,即可将封装好的以太网帧发送出去。我们同样可以将这部分逻辑封装成一个函数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int send_ether_frame(int s, const unsigned char *fr, const unsigned char *to,
        short type, const char *data) {
    // construct ethernet frame, which can be 1514 bytes at most
    struct ethernet_frame frame;

    // pack frame
    int frame_size = pack_ether_frame(fr, to, type, data, strlen(data), &frame);

    // send the frame
    if (sendto(s, &frame, frame_size, 0, NULL, 0) == -1) {
        return -1;
    }

    return 0;
}

send_ether_frame 函数需要传入 6 个参数:

  • s ,已绑定发送网卡的套接字;
  • fr ,源 MAC 地址;
  • to ,目的 MAC 地址;
  • type ,以太类型;
  • data ,待发送字符串,以 '\0' 结尾;

该函数先为以太网帧准备内存空间,然后调用 pack_ether_frame 函数进行填充,最后调用 sendto 将它发送出去。

至此,我们大功告成!完整源码可从 Github 获取。进入源码目录,执行 make 命令即可编译。

小菜学网络】系列文章首发于公众号【小菜学编程】,敬请关注:

【小菜学网络】系列文章首发于公众号【小菜学编程】,敬请关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