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SI参考模型

为降低复杂度并提高灵活性,大型软件系统一般采用分层的思路进行设计。

电商平台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后端可能分成数据库层、缓存层、业务逻辑层、接入层等等。每个层只专注于本层的处理逻辑,复杂性大大降低;各个层互相配合,共同完成复杂的业务处理。

OSI模型

网络通信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,网络协议势必也需要采用分层设计思想。为此,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 ),简称 OSI模型

OSI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,用于指导通信系统设计,并实现标准化。该模型将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流划分为七个层:

物理层

物理层physical layer ),负责管理通信设备和通信媒介,对设备的针脚、电压、线缆等做了详尽的定义。举个例子,对于一根电缆,只要规定好高低电平的电压以及高低电平与 0/1 比特的对应关系,就可以一个比特流信道。

在物理层的规范下,相邻网络设备,借助一定的物理介质,达到传输信息比特的目的:

物理层为我们屏蔽了物理设备的底层细节,为上层提供信息比特传输能力。至于它对于线缆、电压等的规定,软件研发人员一般不需要关注。

数据链路层

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)以 frame )为传输单元,负责 网络寻址 ,以及 错误侦测 ,以此解决同一网络内多台主机的通信问题,最终实现 局域网通信

通信介质通常由多个参与方所共享,特别是在本地网络中。这时光有物理层是不够用的,因为物理层无法回答数据由谁接收的问题。

为此,我们需要将待传输的数据封装成帧,并在帧头部中加入地址信息,标识数据的目的地。由于数据链路层位于OSI模型第二层,因此该层地址也被称为 二层地址

如果将帧比作一封信,那么头部就是信封,而数据就是信的正文。信封需要注明收件人的地址信息,帧头部则注明接收方的地址。

任何参与方收到帧后,需要检查帧头中的地址,判断该帧是否是发给自己的。二层网络设备,如 交换机 ,则根据帧头中的地址,将帧准确转发到接收方。这就是所谓的网络寻址。

那么,错误侦测又该如何理解呢?

通信介质可能因周围环境的干扰而产生差错,导致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。这时,就有大麻烦了!

通信领域通常采用校验和算法进行错误侦测:发送方为待发送的帧计算校验和,并将其保存在帧中,一并发送;接收方重新计算校验和并与原校验和进行对比,以此判断该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有变化。

数据链路层以帧为传输单元,将数据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节点,以此实现局域网通信。

网络层

网络层network layer )以数据 packet )为传输单元,负责路径选择和数据包转发。

单个局域网的规模是非常有限的,但多个小型网络可以组合成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网络:

数据链路层实现了局域网内的通信,对跨越局域网的通信就无能为力了。很显然,整个网络构成了一个图,每个通信参与方都是图中的节点,相邻节点通信已由数据链路层实现。

网络层为每个参与方分配一个地址,可唯一标识网络中的每个参与方。此外,网络层还引入新的信封—— ,以及路径选择机制。以 antbanana 发送数据为例:

  1. ant 将待发送数据封装成一个包,包头注明接收方 banana 的地址;
  2. 该包需要通过路由器一和路由器二的转发,才能最终到达 banana
  3. 由于 ant 和路由器一在同一局域网内,它俩可以在数据链路层直接通信;
  4. ant 将包作为数据封装在帧中,通过数据链路层发给路由器一;
  5. 路由器一接到该帧后,取出数据,知道这是发给 banana 的包,需要转发给路由器二;
  6. 路由器一可以通过数据链路层与路由器二进行通信,它同样将包封装在帧中进行发送;
  7. 经过层层转发,包最终送达 banana

网络层建立在数据链路层的基础上,它实现了全网通信能力,可以将数据传送到网络中任一的节点。数据链路层只实现了局域网内的通信能力,为网络层提供服务,将包送至下一节点。两者分工明确,彼此协作。

传输层

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)在网络层基础上,为应用进程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,支持面向连接的数据流、流量控制以及可靠性保障。

网络层提供了点到点的传输能力,负责将数据从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节点。一个节点上通常有许多应用进程,为此传输层引入了 端口 的概念,实现了从进程到进程的传输能力。

传输层同样有自己的信封,一般称为 segment ) ,段头部中保存端口等控制信息。段作为数据封装在包中,由网络层负责送至目标节点。目标节点从包中取出段,再根据端口号送至目标进程。

如上图,banana 是一台服务器,它运行着很多服务进程;ant 是一台 PC 机,它也运行着很多应用进程。当用户在 ant 上访问 banana 提供的网站时,浏览器进程需要与 Web 服务进程进行通信。

  1. 当浏览器进程向 Web 服务进程发送数据时,系统将数据封装成一个段,段头部注明 Web 服务的端口号;
  2. 段需要发送给 banana ,系统将其作为数据封装在包中,委托网络层进行发送,包目的地址是 banana
  3. 网络层进行路径选择,该包需要经过路由一和路由二转发,才能最终达到 banana
  4. 为了将包发给路由一,ant 将其封装成帧,委托数据链路层进行发送,帧目的地址是路由一;
  5. 中间路由从帧中取出包,并根据包头中的地址进行转发,并不关心该包中承载的数据是什么;
  6. 经过层层转发,包最终被送到 banana 手中;
  7. banana 将搭载在包中的段取出,并根据段头部中的端口号,将数据提交给对应的进程;

会话层

会话层session layer ),为通信实体实现会话和连接管理功能,主要提供以下服务:

  • 用户认证
  • 权限控制
  • etc

现行的协议栈没有实现独立的会话层,该层的功能由应用层承担,不再赘述。

表示层

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)为不同终端的用户提供一致的数据表示和变换方法,包括:

  • 数据编码、解码;
  • 数据加密、解密;
  • 数据压缩、解压;
  • etc

现行的协议栈没有实现独立的表示层,该层的功能由应用层承担,不再赘述。

应用层

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)负责应用的通信逻辑,并提供多样的网络应用服务。

传输层提供了一般化的进程间通信能力,将无差别的数据,传输到目标进程。进程提供的网络服务多种多样,每种应用都有自己的一套通信规则,这就是应用层负责的范畴。

举个例子,访问 Web 服务时,客户端需要根据 Web 应用协议,向服务端发请求;服务端则根据 Web 应用协议解析请求、处理请求并向客户端回复响应;请求和响应都要符合 Web 应用协议,才能被通信双方所理解。

网络应用琳琅满目,因此应用层协议也是种类繁多,后续我们将一饱眼福。

小结

  • 物理层,在物理介质之上,实现比特传输;
  • 数据链路层,在物理层之上,实现局域网通信;
  • 网络层,在数据链路层之上,实现全网节点与节点间的通信(点到点);
  • 传输层,在网络层之上,实现进程到进程的通信(端到端);
  • 会话层,设计构想,并未独立实现,实际上归于应用层;
  • 表示层,设计构想,并未独立实现,实际上归于应用层;
  • 应用层,负责具体网络应用的通信逻辑;

小菜学网络】系列文章首发于公众号【小菜学编程】,敬请关注:

【小菜学网络】系列文章首发于公众号【小菜学编程】,敬请关注: